改編自韓天航的《回滬記》。
曾獲1997年長篇書目廣播二等獎,兵團首屆「五個一」工程獎。
在新疆支邊的阿坤20余年懷著對母親的怨恨之情,與母親斷絕往來。20年後,老母淚眼肯求其回滬生活,阿坤也用一串串滾落的淚化解了對母親那種不該有的恨。可孑然歸來的阿坤沒想到他的生活會陷入另一種痛苦,兄嫂對他的排斥,左鄰右舍對他的白眼,使他身陷一個陌生、冷漠、敵視的生存環境中。一幢樓,六戶人家,勢利、自私而又死要面子的維護著可憐的尊嚴,做飯的竈片間過道原本一盞燈照明就足夠了,可硬生生的吊著六只燈泡。不明就理的趙景堃出於好心關掉了其它五盞燈,卻遭到左鄰右舍的一頓奚落。
壓抑的日子使阿坤感到如同處在沙海中一樣孤單,鄰居余捷善良相助,讓他在沙海中看到了一絲光亮,可為此卻成了眾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的焦點。孤單是一種痛苦,讓別人冷嘲熱諷更是一種痛苦。因為是新疆戶頭,就連一家擠在只有幾平方米的閣樓的連生都對他嗤之以鼻。生活是一個怪圈,經濟基礎低,社會地位自然就低,能有資格看不起別人本身就能讓自己感到一種滿足。
就在這種孤單、寂寞、壓抑的時候,前妻來信說因為女兒引發她現在家庭的不和,已托一個出差來滬的同事給他送來了,沒想到女兒卻在半路上丟了。他的痛苦再次成了別人的陪襯。
人的態度十分冷漠,有的竟惡劣得讓人心寒,女兒丟了,托帶人逃避責任、競連個面都不照,令他感動的是陪他尋找女兒的小姑娘雪蓮。後來當他了解到同是新疆戶頭小雪蓮苦命的身世和苦難的生活時,他決定收養孤女雪蓮為養女,可他的善舉又成了阿嫂嘴裏的精明,說是表面是撫養一個死去朋友的女兒,其實是雇了一個不要工錢的小保姆。
世事艱辛、人心冷漠,終於阿坤迎來了自己生活的曙光,他在母親的老同學美藉華人朱雲年的支持下,成立了獨資公司,一時之間讓大家嘩然不已。鄰居對他的態度又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,之前的怪話、諷刺之話全換成了贊美、討好之詞。而後卻因兄嫂妒忌恨之心的胡攪蠻纏最終以老母親的淒涼離世收場。